一、改擴建的原因
隨著我國交通量的持續、快速增長,通行能力不適應的路段會越來越多,對這些項目
應及早開展適應性分析,根據新的交通發展預測,盡早在規劃層面上制定改擴建方案。
二、改擴建難點
橋梁的加寬拼接是高速公路擴建的技術難點,新舊橋梁拼接區域的構造及施工技術直
接影響著橋梁拼接區域的細部構造和施工質量。橋梁的基礎工程受新舊基礎沉降差異
的影響,導致橋梁拼接加寬的結構受力,尤其是預應力混凝土梁橋,新舊預應力混凝
土的變形對橋梁拼接施工影響極大。
新舊橋梁體系按上下部連接方式一般分為以下三種情況:
1) 新舊橋梁的上、下部結構相互分離
施工難度小,不同步變形會造成連接部位的鋪裝層出現縱向裂縫。曾在廣佛高速擴建
中采用,目前應用較少。
2) 新舊橋梁的上、下部結構相互連接
加寬橋與原橋之間聯系成為整體,減小各種荷載作用下新老橋連接處產生過大的變形。
但加寬橋基礎沉降大于老橋基礎沉降時,產生的附加內力較大,將會使下部構造中帽
梁、系梁等連接處產生裂縫,上部構造連接處也可能產生裂縫。
3) 新舊橋梁的上部結構連接、下部結構分離
加寬橋與原橋的下部結構相互不產生影響,上部構造連接對下部構造產生的內力影響
很小。但新老橋下部的不均勻沉降將直接影響上部結構拼接位置的受力。
根據目前應用的情況來看,上部連接、下部分離已成為新舊橋梁拼接方式的主流,并
在應用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:通過在設計中考慮對新橋基礎留有一定量的富余承載力、
樁基礎施工嚴格控制沉淀層厚度,減少新舊橋梁的沉降差;采用措施提高橋梁的橫向
聯系,使新舊橋梁協同受力;應盡可能推遲橋梁拼寬濕接縫混凝土的澆筑時間,以使
新建橋梁的大部分樁基沉降、混凝土收縮徐變能夠完成。
為了避免縱向裂縫的產生,而采用上部梁板剛性連接時,在接縫混凝土現澆施工后到
生成足夠強度期間,避免車輛荷載的作用使接縫兩側的梁板產生的相對位移就尤為重
要,這也將成為不能封閉交通的改擴建項目的施工難點。
在空心板梁拼接時,首先拆除老橋外側護欄及邊板懸臂,在老橋外側邊板上種植連接
件,連接件由鋼板、種植螺栓、連接鋼筋組成。連接鋼筋與新板預埋鋼筋進行焊接,
然后連接老橋與新拼橋的橋面鋪裝鋼筋。為保證行車狀態下澆筑混凝土的質量,在澆
縱向接縫混凝土之前,臨時用型鋼成對夾固縱向接縫兩側新、老空心板,隨后澆筑縱
向接縫及橋面鋪裝砼,待砼達到設計強度,拆除臨時固定的型鋼,從而實現新、老橋
體系直接連接。
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伴隨著跨線橋梁以及既有匝道的改建,工程
難度和工程量都很大。為此,建議在規劃階段對此予以重視。在總體設計上對互通式立
交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,或設置、或預留、或分期實施,努力做到合理、明確;ネ
區橋下凈空的不足會產生局部的工程難點,拆除改建的費用往往不低,結構物跨徑的預
留就顯得尤為必要,應達到經濟、美觀、適度超前的目的,設計中應注意:
1) 適應新的路網規劃和交通量,增設互通、調整功能定位。
2) 根據轉向交通量的變化情況,調整互通型式,滿足被交路及沿線經濟和路網發展
的需要。
3) 將長匝道改造為雙車道,滿足新規范的要求。
4) 局部調整原匝道線形指標,盡量減小匝道改建范圍。
5) 當適當減小硬路肩寬度也無法滿足凈空要求時,匝道可從跨線橋邊孔穿越,匯流
后再并入主線。
6) 特殊及困難條件下,局部拆建上跨主線的匝道橋,結構物特殊設計(降低結構物
建筑高度)。
7) 被交道路采用拆建與新建相結合的方法。
8) 單側拓寬時,部分匝道外移,設計中應特別關注新老匝道的銜接。
9) 樞紐的改擴建必須認真做好交通組織設計。
工程案例
我公司于2009年在京珠高速河南鶴壁段對其橋梁混凝土護欄進行切割
|